500彩票

教学科研

无用之用——腹有诗书气自华

作者:文稿编辑 发布日期:2019-3-27 14:42:09

(教师:陈玉婷)

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常被学生问过这样一个问题:“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更是因为一些不喜读书的孩子而感到烦恼。这一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,因为学生们的疑问让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有些举步维艰。

解开这一疑惑的是我的一位学生。这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,却因被强行要求读书而情绪化,也就是因为这样,这个孩子就通常和我对着干。语文课上我问题还没抛出来,他就已经开始在下面补下句了。课堂管理中,学校的规矩礼仪他全然不放在眼中,骄傲的他就是要做行走在校园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。这个孩子让我自己感到挫败,我好像在他的面前无计可施。最好的关系胜过最好的教育,我连这个也做不到,因为他几乎听不进去我说的任何一句话,诚实的说,我曾经想过放弃。每个人都有突破口,也许这次就让我找到了。偶然一次,我发现平时异常吵闹的他安静下来,走近一看他在读漫画。书的力量太强大了!在他看的专注时,我开始和他有一言没一言地搭话,告诉他我这里有很多像他手里捧得那本书一样有趣,平时一直不屑和我说话的他竟然好奇地望着我。后来,给他推荐了很多书,并赠给他书,慢慢地他开始喜欢上了阅读,我也惊喜的发现我们的师生关系明显好转。再后来,他一直保持着阅读,开始努力的去听语文课,开始去相信我说的话。书成为我和他相处的纽带,顺着书这样的机会我将他暴躁的性子渐渐地磨了下来。无用之用方为大用,腹有诗书气自华,读书就是这样。这个孩子因为阅读也渐渐地爱上了语文。

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

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这样形象地形容过他的学生,称他们为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。对于才学疏浅,天生愚钝,从不喜读书的我来说,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这几个字可谓给了我当头一棒!我仰起自己干瘪的头颅若有所思,接着俯下头,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脯问自己“我们为什么读书?”

当前社会是有些浮躁的,学生更是难以理解老师口中的“静以修身”。不断地灌输、打压、强迫会让天性活泼的孩子失去自我。传统说教不如正确引导,在我看来,教育即培养孩子的能力,读书则是最重要的能力。这是一个逐鹿的时代,如果不给自己披上华丽的“外衣”把自己完美的包装起来,那么恭喜你,你已经被这个“嗜血的社会”淘汰了。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就被进行了专门的教育;呱呱坠地以后,妈妈就扮演了巨人的角色做起了我们的学前老师;适逢学龄,不言而喻,我们就淹没在了书海中。这时有人开口说话了“一群‘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’即将诞生!”

于是有人慨叹:为什么读书?

如果单据以上这一点现象而论,现在的学生从没有剪断脐带开始就已经是一群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了。先前不断地装饰自己,粉妆玉砌的目的只为后来的“利己”。许许多多的人都渴望着凭借学历上位,这显然就扭曲了读书的性质。所以说读书也仅仅是这些人方便包装自己的那层华丽的外衣罢了。

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这也是一个智慧的时代。正是因为这是个美好的时代,所以人们都癫狂起来了,一些愚蠢的种子也正在萌芽。不少家长的愿望都是想让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,在这些癫狂的人的眼里,读书仅仅是求取文凭跨过求职路上的高门槛使自己生活的安逸,在自己舒坦的日子里或许一不小心为社会做了贡献,这也足以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

于是又有人慨叹:读书有什么用?

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让现在的学生不能理解现在的读书生活。也正是不懂读书的意义,所以学生们都是燥热的,难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。其实,庸碌的人太过于仓促的对读书下定义了。这些浅薄的认知,蝼蚁的追求,已扭曲了自己的存在价值。读书确实是毫无实际的用处,也正是因为这样,我们才要把读书当成一件大事,作为一名教书人更应该把教书放在头一位。因为无用,我们读书。因为,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,在利己者的思想漩涡里,唯有读书才能让他们正常思考,读书才能为人们维持着独立思考的超然姿态。“读书之于精神,恰如运动之于身体。”脉脉书香沁人心脾,知性气息弥漫全身。我们出生于一个狂躁得世界,都有着急于求成的陋习。都市的水泥路太硬,留不住我们的脚印,于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匆匆过客,却不知道怎样享受生活。

生活之道,不过于一个“静”字,这正是现代学生所缺乏的。想“静”,就得多读书。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人生的华美在于“腹有”并非“富有”。有这样一个富人,胸无点墨。他挥金如土,骄奢的生活使他大腹便便,与健康无缘。后来,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——富人综合症。他整天疑神疑鬼,怀疑身边的人,包括他的父母他的妻子。最终,这位富人精神崩溃,无法自救,整天抑郁于与精神病院毫无区别的豪华别墅。倘若他有着莎士比亚万分之一的气度,看惯了人间淹没于灯红酒绿之处,潜在的白色小鬼正在吞噬着徐徐下坠的灵魂的富人,或许他也就自救成功了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富则需书而贵,人可因书而富! 

君不见,孔夫子周游列国,食不果腹,讲学施教,胸中满怀一“仁”;范仲淹含泪别母,牖户陋室,诗书为伴,眉宇间尽是“天下之忧而忧”;王亚南缚于船桅,手捧诗书,将生死置之度外。可言:唯书有色,媲于西子;唯文有华,秀色可餐。可思:读书毫无实际的用处,因无用而更读。

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“上施下效”谓之教,“养子作善”谓之育的说法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,我认为这是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。传统教育观念就是一种上对下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,因此受教育者必须服从,必须听话。这种毫无个人空间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,这是一种严峻的、有系统的、泰山压顶式的训练。之所以让孩子接受教育就是要健全孩子的价值观念,思想引领远胜于威逼利诱。真正的教育不应有,也不会有盲训的成分。否则,我们就无法解释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了,所以给孩子适当的空间。思想是无形的,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但更能禁锢人的身心。小孩子的价值观念需要这些正确的思想去引导,一失足即成千古恨。孩子读书,读的是财富,今天沉淀下来的看似无用的东西,将会是将来人生路上受益无穷的财富。

孩子就是孩子,玩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,陪伴着孩子成长,更要陪“读书”,让孩子真正的爱上“被教育”,以后能够自动自发的面对自己的人生。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“听话的孩子”,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,反思他们是否沉的下心在读书。

腹有诗书气自华。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!自此,在语文教学上我勉励我的学生们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。